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7.價值觀的重新塑造-這是一場心靈的革命


  現在我們來談談這個價值世界。這世界的價值是人類賦予的,有形的價值和無形的價值。有形的價值是金錢堆積的,而無形的價值則是人生觀的建立,它是人類生存的理由。如果人們失去了這個理由,也就等於放棄了生命。而有形的價值雖然是金錢所建立的,但它的存在卻還需要一個重要的條件,那就是無形的信任。如果我們不相信它的價值,即便是黃金、鑽石也只不過是廢物。

有形與無形的價值

例如說,在戰亂的時候,黃金、鑽石、錢換不到食物,它們就變成了廢物。當通貨膨脹時,一塊肉可以換好幾布袋的錢。金錢的價值來自於我們對它的信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相信它的價值,它才有價值。金錢是我們衡量物品價值的計量工具。在沒有金錢之前,我們以物易物,只要雙方願意交換物品,那就是彼此認定的等價。隨著金錢的出現,金錢便成為交換物品的介質,因為我們所需要的東西變得越來越複雜。為了簡化交換過程,金錢被用來衡量一切物品,但它畢竟不是我們需要的終極物品。

金錢與信任的關係

如果我們不相信金錢的價值,它便無法換取我們需要的東西。金錢的價值,從古至今,都是由人們的信任所建立的。古時候曾經使用貝殼當作貨幣,金錢原來是被創造出來的,它從自然中取得,而並非人類本身就有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從銅錢、鐵錢、金幣到銀幣,這些貨幣的數量並不是固定的,它們不斷被創造出來,從自然的礦山中挖出金子、銀子,投入市場中。當它們被囤積,市場上就會稀少,價格便會上漲,反之則會下跌。這種價格的波動,本質上是虛擬的。

價值的虛擬性

我們的價值炒作從古代就已經開始,現代的房地產炒作便是其中之一。房子本來只是居住的工具,但如今卻被賦予了虛擬的價值。當人們不再相信它具有價值時,它便會泡沫化。如果讓房子回到其原本的居住價值,土地恢復到耕作生產的價值時,它才是它的真正價值。人類生活在虛擬的金錢世界中,經常迷失在不斷堆疊的金錢遊戲裡,忘記了最初的需求。

房價的炒作與政府角色

一塊土地的價值如何被炒高?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為了經濟發展,政府會透過都市計畫和建設,來推動土地價值的上漲。舉例來說,竹北六家地區在二十年間,從每坪幾千元漲到現在最高達100萬以上。這樣的價格漲幅,源於市場的預期心理。這種情況下,難道政府不能做建設嗎?其實不是不能,而是建設的成果應該能夠讓所有人民共享。這些房地產的價值,究竟由誰來享受呢?

金融市場與虛擬價值

股市的出現專門用來炒作價值,這是一個心理遊戲的場所,不是用來交易實物產品的。政府對這樣的交易進行保護,並且動用了人民的基金。這些虛擬的價值,其實還是建立在人的信任上。一旦信任崩塌,這些價值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虛擬經濟的假象

人類現在所建構的經濟,其實只不過是一個海市蜃樓,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無限經濟增長的背後,往往是債務的積累。政府不斷舉債,這就像是房屋價格無限膨脹的過程。這些看似繁榮的經濟,其實是金融操作的結果。美國的次貸風暴揭露了這場遊戲的醜惡面,但人們似乎還沒有清醒過來。

信用與房地產的虛擬價值

信用貸款和房屋貸款的出現,讓這個經濟成為一個大氣球。過去,沒有錢就無法消費,但現在,人們可以向銀行借錢來買房。房子的價值不再是實物的價值,而是被信用估算出來的虛擬數字。銀行通過這些虛擬的數字獲得了房子的價值,買房者則需要為這些虛擬的價值提供保障。即使市場波動,銀行的獲利依然會被保證。

經濟的病態與企業角色

金錢的價值、物質的價值,往往是被炒作起來的。在過去的經濟蕭條時代,或者農村時代,並沒有這些虛擬的金錢,這些金錢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所有的東西最終來自於大自然,經過人類加工和運輸,才形成了所謂的價值。現代社會,企業不再是為了人類的需求而存在,而是為了無限追求利潤的增長。

企業必須為人類服務

企業的存在,應該是為人類服務,而不是讓人類為企業服務。為了追求無限增長,企業會追求盈餘並再投入投資。這樣的模式只會加劇經濟的病態,企業的無限擴張會導致社會資源的不公平分配。因此,企業的目的應該是為了社會的美善,盈餘應該用來合理分配,而不是囤積。

經濟活絡與資源再運用

要讓經濟活絡起來,資源必須能夠重新運用。企業應該被重新定義,並且取消企業的人格化。企業不再應該追求無限增長,而是應該追求利潤的合理分配和對社會的貢獻。這樣的企業將不會將盈餘囤積,而是與員工和社會共享,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經濟環境。

每個人都能在基本收入制度下獲得平等與尊嚴

基本收入制度的目的是確保每個人都能夠在物質層面得到足夠的保障,從而解放每個人的潛力與尊嚴。在這樣的制度下,人們的生活不再被金錢所左右,社會上的不平等將被大大減少,貧富差距將不再成為判斷一個人價值的標準。這樣的制度要求富人不僅要擁有財富,還需要展現出更高的品德與責任感,才能真正獲得社會的尊敬。

例如在飯店的服務業中,如果服務員能夠在尊重和良好環境的基礎上工作,他們將會展現更高的工作熱情與服務質量,而飯店若能夠給予員工尊重和自我實現的空間,自然會吸引更多優秀員工加入。這樣的社會不再將金錢視為唯一的衡量標準,而是通過人的品德和價值來建立起相互尊重的社會環境。

解放心靈,回歸真正的需求

現今的消費社會,人們經常陷入無止境的物質追求中,但這種追求往往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和滿足。人類基本上只需要滿足三餐、穿衣、住處等基本需求,其他的多餘物品不僅無法讓人感到快樂,反而會加重心靈的負擔。物質的積累不可能填補心靈的空虛,這種空虛來自於人際關係的疏離、情感的缺乏,以及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

因此,追求心靈的滿足,回歸到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成為現代人自我實現的首要目標。在基本生活被保障後,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會得到更多的發揮空間,人們會開始尋求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並在其中找到更多的自我價值。

自給自足與循環經濟的可能性

以古巴的例子來看,在外部資源被封鎖的情況下,古巴通過推動都市農業轉型,達到了自給自足的循環經濟模式,這不僅減少了對外界的依賴,也提高了社會的自主性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市農業的興起帶來了更環保、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幫助人們走回自然、簡樸的生活。這種生活方式並非要讓所有人都回歸到農耕社會,而是提出一種可能的模式,在物質不再主導生活的情況下,人類的心靈得到了更多的空間。

這一模式可與基本收入制度相結合,讓人們在物質保障的基礎上,選擇更符合心靈需求的生活方式。這樣一來,資源不再過度消耗,環境也得到了保護。通過建立循環經濟,無論是都市、農村還是其他區域,都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運用,達到更加持久和可持續的社會發展。

金錢與物質的終結,精神文明的崛起

基本收入制度不僅是對物質的保障,更是一種促進精神文明發展的手段。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人們的焦點將逐步轉向如何實現自我、如何發展心靈的滿足。人類的終極目標不再是追求金錢和物質的積累,而是如何實現自我價值,如何對社會作出積極貢獻,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

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會更加注重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更加關心地球環境的保護,並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出更先進的科技,探索人類未知的世界。人類的社會將不再是物質驅動的,而是向著更加高尚的精神追求邁進,這將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全新階段,或許未來我們將不再把地球作為唯一的生存空間,太空時代的到來也許將是人類探索未知文明的終極使命。

==================
本書目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