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17.無條件基本收入制度應該要有的基本精神

       

               美利堅合眾國的獨立宣言,"人皆生而平等"這句話是個很崇高的理想,但是要實現人皆生而平等必須要加下一句,"資源公平分配",如果沒有資源公平分配就沒有人皆生而平等這回事,有人生在富裕家庭,有人生在貧困的家庭,一出生就注定了不平等的階級,我們的制度長久以來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這就是根本的問題。
               在過去遠古時代,世界的所有資源是人人都可以自由取用,森林供給了所有人類的生活所需,沒有人可以獨佔資源使用,也沒有人去排除其他人使用,然而後來的組織建立,國家制度建立後,資源就被某些人們獨佔了,過去用武力搶奪,後來用創造的金錢購買,但是以理來說誰有資格用任何的手段去排除其他人的權利,這些自然之物誰有資格去為他們訂立價格來販售,這些基本人類可以賴以維生的物質,被私有化排除他人的使用權,是否應該支付其他人應有的代價呢?
               現實上應該沒有,人類應該正視這個問題,資源分配的正義與公平,地球上所有的資源不該屬於某些人或者某個國家獨佔,而是所有人應該要能夠獲得公平的分配,現今的經濟制度是無法體現公平的資源分配,反而讓資源成為少數人或者國家的資產,這是世界無法邁向大同的真正原因,"資源公平分配,人類生而平等"這才是人類邁向幸福和平的基礎。
              以此而論,我們該為弱勢者去除標籤,也把偽善-慈善這類思考去除,這世上只有資源缺乏者,沒有弱勢者,"因為人皆生而平等才不是一句空話",而社福機構及政府的社福單位,應該更名為"資源補給站或者資源分配中心,別再讓他們揹負著社會異樣的眼光,真正公平的社會應該要有的方向及作為,政府或者社會機構應該致力於公平的資源分配,無論是教育、人類生存所需的資源,是理所當然的公平分配,但是要走到這一步,還是需要漫長的過渡期,人類被錯誤的經濟制度控制太久了,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要被這個經濟制度忽略太久了。
               人類自豪的高科技發展、以及經濟發展的公司組織,並不是為了人類幸福而發展的,而是為了集中財富、取代人類,人類工作的真正價值不在於攫取金錢,而是如何為人類找出一條真正幸福的道路,解答人類最終從何而來,要往何處去的終極答案,人類短暫的一生極其珍貴,從古而來的人們不斷的追尋自身存在的謎團,而人類越來越接近答案之時,卻迷失在自己所建構的社會經濟價值。
               有多少人真正覺察,主流所建構的價值,正在侵蝕人類的智慧和理性,迷失在無謂的財富及權勢的追求,而忘記了自身性靈的存在,唯有人們真正理解主流經濟與發展趨勢背離了人類真正的幸福方向,人類才能朝向精神文明的正確道路發展。
              何謂正確的道路﹖是讓人類永續與自然共存的道路,科技發展應該讓所有人都脫離被奴役的工作,不再是屈就於為生存而工作,而是為價值而工作,傳統的思維告訴我們,工作體現我們的價值,事實上並非如此,同樣一份工作薪水卻有巨大的差別,另外有些工作無法換取金錢,但是卻深具意義,比如照顧孩子和家庭,無法計算薪水,義務撿路上別人丟的垃圾,抑或是公益服務的志工,人們無法忍受不工作卻能有薪水生活,行街乞討的窮人受到鄙視,但是托缽的僧侶卻受到尊敬,同樣是為了生存,卻受到不同等地看待。
               今天所要闡述的並非是鼓勵人們不去工作,倡議無條件基本收入制度,並非是要人們好吃懶做,而是人類的工作已經偏離了生存的必要範疇,許多的製造業是破壞環境浪費資源,並且目的是要去浪費人類生存的時間,還有侵害人類賴以維生的空氣、土地、水,只為了攫取大量的金錢,而不是為了得到生存的食物、飲水、居住資材、衣物,人類創造了太多不利自己生存的工作,人類摧毀了森林,用許多的生產來取代森林是非常不智的,人類發展科技應該首要是提供人類更好的生存環境,確保食物、水資源免於匱乏,但是人類卻以追求金錢為最終目的的發展經濟,不但政府負債、個人負債,我們該終止這樣的思維。
               重新審視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目標,資源公平分配,人皆生而平等,職業平等,專注於人類自身的價值,金錢只是來換取生存所需的交換介質,並不是人類工作的目的,也並不是衡量人類價值的單位,要達到這樣的目標,無條件基本收入制度,是讓人類走到這一步最重要的里程。
==================================
本書的目錄連結



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16.基本收入制的配套措施預先實施

   
        這世上有一種人Freegan不用任何錢就能夠生活,住著空屋、木柴生火、找著商店過期食物、或者市場不要的食物、不要的衣服過日子,這種人不是不想工作或花錢,而是要珍惜那些被浪費的資源,是一種不用金錢生活的方式,也不依靠政府制度,而基本收入制是一種要依靠基本的金錢收入保障生存的制度,目的在於讓人們重新思考工作和人生的意義,讓地球資源能夠重新公平的分配,並且脫離金錢掌控的制度,如果人們的思想和慾望沒有被改變的話,那麼給予多少金錢都不能滿足基本收入,過慣優渥生活的人們,也許還是會被金錢所掌控,基本收入制度並非鼓勵人們不去工作,所以給予的費用決不會是,讓人們直接就可以不工作的支付一切費用的金額,而是在這個基礎上人們可以不必擔心挨餓、在最低限度上可以生存,在金額上可以解決吃飯的問題。
    配套措施一、在台灣各個縣市地區建立分享食物銀行:所有的生產零售商過期或無法販售標準的食物,包含NG的農產品,可以全部提供給分享食物銀行,讓所有的人們可以免費取用,在現有食品法規的規定下,必須標示使用及保存期限,往往是短於食品真正能夠實用的期限,所有的包裝食品非鮮食的產品,為了耐儲存延長銷售期,其實都添加了許多的防腐劑,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超量生產和浪費,都是每天在發生的事。
    許多超市或者是菜市場沒賣完的菜,都會被大量的浪費丟棄或銷毀,還有已經烹飪的熟食炸物也都會被浪費,在要實施基本收入之前這個分享食物銀行被建立後,相對低收入的人們可以現在此降低生存的壓力,而我們需要再重新建立建築嗎?不用。全台的社區集會所和活動中心太多了,可以讓這些場地能夠活用,而且有社區的志工能夠協助,讓資源能夠進到各個社區裡面,也讓社區的關係更緊密。
    配套措施二、在各地建立免費市集:
    人們都有很多用不到的物品可以提供出來讓需要的人免費索取,讓資源能夠更自由的流通充分地被人們所使用,而不必藏在自己的家中,每個城市都有許多的公園,不需要傷腦筋場地。而市集由志工經營,為獎勵志工讓他擁有優先的物品選擇權,鼓勵志工能夠永續經營。最重要的是用免費代替購買,人們樂於分享一切,當市集發展到成熟,人們可以在市集中取得一切所需,那麼另一方面的製造和生產會慢慢降到合理的生產,我們的製造商不斷地提出人有更多的需要,製造各式各樣的物品,人們不斷的把很多用不到的物品,堆積到家中,直到那有限的空間再也裝不下,我們何不把這些用不到的東西分享出去給所有需要的人,有一本有趣的書"空屋筆記"分享著這樣的觀念,我們應該討厭將東西浪費,也不需要把東西收藏在自己家中,物品被製造就應該被好好使用,這才是道理,這就是大同世界的觀念,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配套措施三、社區生態循環農場的建立:
    社區的閒置土地利用,公有地可以開放給與社區建立循環生態農場,利用樸門設計的概念,讓資源做有效的運用,不製造垃圾,還能降低汙染,也緊密的將社區居民連結在一起,所生產的農產品可以共享,降低農產品外購的機會,讓食物里程降低取得最容易,能夠提供人們最健康的食物來源。未來人們將會慢慢遠離超市,遠離那些添加許許多多化學所生產出來的食物,人們不需要不再購買,自然他們就不會在生產製造。
    配套措施四、農業朝自然生態化發展
    基本收入制度開始前,優先保障農民基本生存,不再發展大型農場,不再支援大型的生產補助,鼓勵農民在基本收入保障後,運用友善生態的方式建立生產,做地區性的供應生產,改變超量生產的模式,協助農民做地區性的銷售,結合社區需求,食物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農民的基本生存被保障後,農產的價格就不是重點了,因為在地銷售降低了運輸、保存、包裝成本,農產品能夠平價,不需要透過大盤商系統,直接進入社區,最終能夠讓進口農產退出市場。
    配套措施五、加收空屋稅及空地稅
    在基本收入制實施前,先加收高額空屋稅及空地稅,讓空屋能夠釋出免費或便宜租賃讓有居住需求的人們,而將房屋免費或便宜租賃給予人們居住的屋主,可以免徵或減免房屋稅,而房屋的租金價格由政府訂定便宜的法定標準,而將空地免費提供或者低價租賃給社區或個人從事農業生產者,可以免徵或者降低空地稅,居住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能夠降低人們居住的支出成本,人們將更容易生存。
   

15.基本收入制度要實施前需要緩衝期

(1).如何讓人們去重新思考工作的價值
    從為生存而工作轉變為為價值而工作,思考必須被啟發,
人類被困在為生存而工作年代久遠,而透過工作來定義人的存在價值的思想深植人心,要改變這樣的思維,需要重新教育,應該是由人來定義工作的價值。
(2).所有權的思考應該被打破
    我們來到這世界上,所有的一切物質只不過是借我們使用而已,房子不是我的只是借我居住,車子不是我的只是借我使用,可以租的到不必一定要自己擁有,這樣可以活得更自在,這樣可以讓很多被炒高的價值回歸基本的價值,那麼供給和需求得以平衡,再也不會被投機分子拿來炒作。
(3).如何讓企業去改善工作環境及勞動條件
    政府設立營利企業轉換成社會企業的期程與規範,逐步調降保留盈餘,改變盈餘的分配方式,直到符合社會企業規範,無法轉換的營利企業將逐步調高稅率,規定企業達一定規模須成立工會,工會主要成員,須為企業之當然理事,具有一定席次,可以直接參與公司決策。
(4).稅制調整的說明
    逐步調降個人所得最終廢除個人所得稅,未來土地租稅(如公地租賃、空屋稅、空地稅、房屋交易稅)以及社會企業捐(企業皆轉換為社會企業,有一定的比例為社會企業捐,政府不需要再額外的營業稅)為國家主要的稅收,能源使用、公共資源使用、公共事業收入為輔助稅收。將所有稅制簡化後,政府組織也會隨之精簡,小而美的政府,浪費冗員將會降低大量的支出與浪費,政府效能將大大提升。
(5).產業轉型與能源規劃
    產業與耗能息息相關,能源供應將朝地區性供應的小型綠能電廠,以及社區型能源供應,工業區的用電應朝自給自足發展,大量耗能及耗水企業,將逐步汰除(其實就算政府不主動做,這也是必然的結果),鼓勵環保節能製造業發展,低耗能家電及用品研發,地產地銷的產業模式,將會降低大量製造的商品,沒有超量的生產,沒有多餘的可以浪費,大型企業外包化,或是拆解成為細胞組成式的企業。 
(6).法律制度的調整
    民主如果只有選舉權和罷免權,並不算是完全民主,只是代議政治也是寡頭政治抑或是寡頭民主,必須實現創制與複決的直接民權,才是真正的民主,為什麼這兩項重要的權力被放在冰櫃中,因為直接民權將會危及寡頭政治的權力,創制權可以直接跳過立法機構建立新的法律,而複決權能夠直接否決政府的所有議案或法律,讓人民成為真正的主人,台灣的選民在經過如此多的選舉經驗過後,已經很清楚無法再用現有的制度來改變政治環境,公民的思想已經逐漸成熟,推動直接民權已是改變最可能的力量。
(7).經濟方向的改變(從無限的利潤成長,轉為循環性經濟)
    台灣目前的處境四面楚歌,要面對對岸的經濟包圍,南向政策並無法解決任何的問題,經濟鎖國不如開放,在台灣如果實施基本收入制度,經濟朝循環式發展,地方性循環經濟,提高糧食自給率、基本民生物資在地化生產、在地化消費,向同樣是島國的古巴借鏡,發展城市農業、循環生態農業,台灣朝綠色農業島發展,朝向供給與需求平衡的經濟發展,在基本生存的保障下,進口低價商品將沒有優勢,大量製造的商品也失去優勢,因為人力成本提高,超量生產無法銷售,將會造成虧損,再加上社會企業少量生產的人們,有基本收入的支撐,可以提供平價的競爭,大型生產機構可能要遷移國外,環保意識抬頭,過去因為生存壓力不得已選擇對身體有害的食物,在沒有生存壓力下,人們會挑選更健康生產方式的食物,友善農業將會獲得更多的支持。
    GDP不再是經濟指標,糧食自給率、綠色能源普及率、人民的快樂指數、友善生態農業的普及率、都市的人口能擁有的生活空間平均值、資源的回收率、失業率、生活滿意度…將成為新的指標。
    經濟成長並沒有意義了,人民生活的好壞、尊嚴以及平等才是最重要的。過去使用的投機工具例如股市應該要改革,不再是被用來炒作的,更務實的是建立一個新的機制,讓所有的新的社會企業,公開化運作的實際獲益狀況,由願意支持投資的人們可以參與,獲得的是實際營運的獲益的分享,
而非炒作股價起伏的買賣所得。
       土地是非常特殊的一種財貨,他有固定性不可移動性,它是人類賴以維生的重要物質,過去人們透過他炒作出來的價值應該重新回歸的原本,又人常以營建業作為帶動經濟成長的動能,土地的作用有兩種一種是生產,一種是居住,基本收入制將會讓土地回歸生產和居住的功能,當房子無法被炒作後,買賣的溢價將會由政府稅捐收回,多餘的住屋將成為租賃的經濟,而土地因為提倡循環經濟使用率將會增加,用於生產所需的食物或者民生必需品。
    共享經濟的趨勢,能夠租賃的物品不需要購買,車子的共乘,工具的租賃,旅行一定要住旅館嗎?空房間出租,經濟很多的改變會產生,因為基本收入制度所產生的影響,是自然而然的產生質變。
(8).城市規劃的變革(地區性的循環城市)
    最適合循環生存的城市不是今的大都會,而是像歐洲的1~2萬人的城鎮,城市結合生態農業的規劃,將會大大降低城市的垃圾、汙染,縮小食物里程,減少食物的浪費與超量生產,城市最重要的是由社區所組成,而社區的生活圈內能夠取得日常所需,會降低自有車輛的使用,而大眾運輸交通,藉由自行車接駁,城市內的綠地將不再需要政府的維護,取代的是社區居民,在基本收入保障下,大都會的居民將會慢慢減少,回歸到較合理的人口數,而鄉村的人口將會慢慢的提升,城市應朝農業複合生態的是城市也是農村的規劃,將多餘的空間還給自然,建築法規也必須修改,新的建築必須是綠建築兼有自給自足的能源。
(9).教育制度的調整(讓現有的學校去調整方針)
    現有的教育制度,是國家為了培養合格國民的制度,教育是將知識灌輸到學生的過程,而學習是學生自己吸取知識的過程,新的制度要用學習取代教育,簡單的比喻,過去的教育就像是套餐、不管是西式還是中式是沒得選的,而新式的學習是自助餐,學校提供知識內容讓學生去選擇學習,不再需要透過聯考,如果學校提不出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課程,自然會被學生所淘汰,取代文憑的是能力證明,透過驗證考試,發給能力證明,人才的產生再也不會和社會脫節。
    基本收入制將會讓工作無貴賤真正實現,工作只有對社會貢獻大的或是對社會貢獻小的,是對人們有益的還是無益的,過去的勞力工作被壓低的收入,將會被改變,這個世界是笑貧不笑娼,當勞力工作的收入提高其他工作一樣時,人們對這些工作的想法也會跟著改觀,而且這些工作對社會的貢獻並不會比其他的差,例如清潔工作、打石工…。這些工作的貢獻甚至比一些白領的工作價值還高,比政客名嘴更值得尊敬。
    學校將更能納入各種社會專長的人士,擔任課程教授,甚至會有工匠大學或者技工大學的專門學程,培養社會各階專長的人才,這是一個體現身為人類價值的時代,透過對社會的貢獻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而不是經由金錢堆積起來的身分、地位、權勢來衡量的成功的舊時代。
    人類過去的教育主要是記憶知識,新的學習取代教育的是思辨、分析、轉化和應用,過去的教育系統不斷的灌輸有限的應用程式邏輯,只能夠解決有限的單純答案,無法做複合式的高階運算,我們去思考發展AI智慧的邏輯,首先必須給予AI大量的海量知識,透過給予的分析規則、歸納的方式、比對歸類總結,以讓電腦下西洋棋為例,必須輸入大量的棋譜,輸入西洋棋的規則,給予AI的行為思考模式,這些思考模型無非是研究現有西洋棋高手的心理模式,作為AI判斷的基礎,加以複製和模仿,所謂AI的思考其實是海量棋譜比對的過程,判定預測對手的棋路來下棋,隨著棋譜資料量越多,AI的勝率就越高,如果之前就輸入對手的所有下過的棋譜,透過AI運算棋路能有不勝的機會很小。
    而我們人類已經有海量的電腦資料,除了基本工具技能語言、運算之外,需要的是思辯、分析、轉化和應用能力,真理的追求、對於真相的渴望、對於人生價值的創造、對於真實社會樣貌的認知、對於生存技能的習得、對於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法、還有人生存在的目的思想啟發,標準答案的教育在新的時代應該被淘汰了,因為標準答案讓人類失去了思考的興趣,如果人類不會思考,那人類的價值就會被取代。
    在網路發達的現在,接下來有雲端的資料,人手一機的現在,龐大的學校建築和設備還是那麼有必要的嗎?除了昂貴的實驗設備和機器,學習的方式真的應該革新了,許多的課程也許可以使用雲端資料,視訊教育現在的通訊軟體發達,昂貴的學費應該可以降低,少了那些無用的建築,龐大的維護費用,區域學校的建立共享制度,經費運用在提升軟體,校園釋出的空間,可以提供更多的創意產業共同使用。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14.為什麼要實現基本收入制

    身為自私的人類請你自私一回
    不論道德觀和理想,你可以免除所有的痛苦,不用在面對討厭的老闆,可以找更好的工作,可以創業,流浪的我不需要再流浪,可以待在家裡休息一陣子在去思考,我不用擔心養不起父母、養不起老婆、老公、養不起孩子,也不怕沒地方住,不怕生病,不怕老去沒錢生活,想住哪裡就搬哪去,政府你對我不好我可以抗議很久,老闆你對我不好我也可以抗議很久,也不怕突然間死去家人沒人照顧,基本上我自由了爽呀!
    身為善良的人類請你善良一回
    地球資源不是任何人的,人人都應該享有資源的權利,我可以讓所有的人不再貧窮,不再恐懼一切,經濟可以永續循環,社會不需要為生存犯罪,多餘的錢可以捐給政府,政府會在發給大家,我們再也不需要去傷心,會有人生活困苦活不下去,也不用擔心捐款會被人私藏,也不需要悲傷有人無法受到教育,沒有孩子會被丟棄,沒有農產品會被多於製造,沒有東西會被浪費,環境大家會保護,地球環境會慢慢恢復,人人生活都有尊嚴,真正的平等時代來臨。
    人類要生存所必須要實現的制度
    我想不到有任何理由不去實施這個制度,很多的理由根本不是理由,那只是為了反對而找的藉口,既得利益的反對,還有為了反對而反對,在人類的道德還沒辦法提升到極致的時候,只能用制度去解決所有的問題,而基本收入制是最低限度的,比起革命和戰爭,它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而基本收入制,它就像是親合劑黏合人類的自私和善良,又像是催化劑,會影響著整個世界朝共享和循環經濟發展,人類的進化被困在生存階段太久了,跨越了生存侷限,人類能夠更寬容的對待所有的生物,從物質轉化到精神,人類浪費太多資源在生存的競爭上,浪費了太多的精力在沒有意義的事務上,生存壓力是架在人類身上的一把刀,當它除去後人類的潛能將能發揮到極致。
    就像是科學家在經費的資助下,不需要煩惱生活,能夠專心在研究工作上,讓科技發展更迅速,如果科學家每天都在煩惱生活,如何專心做研究,相同的道理套在所有人身上。

====================================================================
本書目錄連結

13.現階段如何實現基本收入制



實現從公投開始,由創制和複決權作最後實現方式
    那麼現階段我們該如何實現基本收入制,在政治面和經濟面、教育面,以台灣來說,政治面來看台灣的民主制度,還未實現的五權分立,創制和複決,創制是讓人民能夠跳過立法程序,由人民直接形成共識後提出法令的創設,複決是人民透過共識後否決立法制度法令的權力,為什麼這兩個權力至今被封存,就像是潘朵拉的盒子內被留下的希望,因為政客太害怕這兩個權力被實現,這兩個權力就好像是尚方寶劍,而現在的公投只是被閹割的創制和複決,要形成不容易,就算通過了也沒用,如果無法被行政或立法機構採納也無實質幫助,但是它指標性的意義大於實質的意義。
    我們可以看見很多的議題被提出來,當大家越熟習運作的方式,自然就越有機會讓議題被重視,即便是被否決了,社會意識只要經過溝通及思考,改變的機會就越大,如果我們能在2020年提出基本收入制的公投,在這之前我們還有很多時間做社會的溝通、對話、及教育,能夠對於這樣的制度論述以及實踐方法配套進行廣泛的討論,相信到時候會能夠有更完善的制度規劃,讓其通過的機會更大。
    循環經濟的倡議
    以經濟面來看,台灣過去靠製造業開啟的王國,已經逐漸地失去競爭力,製造的原料全需仰賴進口,完全靠貿易的島國經濟,在執政黨的鎖國政策下,拒絕與中國大陸進行深度的交往,而對岸的影響力下讓台灣面臨全面的困境,其實無論是在野的黨派,和執政的黨派,並未重新就台灣的未來進行擘劃,所以在完全停滯的狀態下,人民極其痛苦。
    我所定義的製造業正確的來說是指的是代工業,微利而又龐大的資源消耗,出口比率大但是成本高,真正的稅收貢獻有多少,扣去那些優惠的租稅,還剩下多少,我們是否可以思考一下,台灣的生存之道,是該改變了,台灣真的要成為綠色環境的島嶼,可以借鏡古巴,古巴在美國的經濟封鎖的情況下,還能夠生存,因此成就「綠色革命」,建構自給自足的循環性農業,首都哈瓦那的城市農業,能夠供給200萬人,70%的蔬菜自給率,同時也減少垃圾及環境汙染問題,另外也降低能源的消耗,能源消耗降低,台灣綠色的能源發展更能夠縮短時程滿足所需,科技產業該轉型為環保節能製造,而非繼續傳統的代工,服務業更精緻化更用心,而文創產業在基本收入制的鼓舞下,投入創新的青年更因為無須擔心生計的問題,可以長期的投入,用時間取代資金的不足,台灣的發展將會更多元,學術研究上面不再需要應付僵化補助收入支持,對於社會課題的研究會更全面,台灣培養了很多的社會科相關的人才,可以鼓勵他們從事自己有興趣的研究,諸如此類,基本收入制就如同潘朵拉盒子中的希望,讓人們不需要擔心收入的情況下,去創造去發展自己有熱情的工作或者行業,即便是初期不會有收入,人們還是會願意投入。
    從教育變成學習,教育是把知識傳授,而學習是主動吸取
    過去我們強調教育,由政府主導,而新的時代不是,人們主導所想要學習的內容。
    台灣教育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大大小小的考試中贏得高分的菁英,卻不見得是社會需要的人力資源?很大的原因是評量的方式與社會需要的人力資源特質南轅北轍,所以拿100分的不見得是社會需要的人力資源,還有這些考試與鑑別生活、生存能力無關。
    同樣的道理,政府努力地想在GDP成長率這張考卷上拿到高分,卻從沒有認真思考過,GDP還是個合適的評量基準嗎?人民要的真的是GDP不斷成長嗎?我們不能只用物質的生活水準來評價一個社會的發展程度,而忽略了資源分配不均,致使基層人民在政治、教育及民生選擇落於人後的事實。
    台灣並不會缺乏人才,是缺乏讓人才發展的空間和環境,菁英式的教育把所有的希望和機會鎖在一處,集中培養某一特定方面的專業,讓某方面的專業人才過剩,偏重理論卻輕實務,原來的專職學校全變成了科技大學,另一方面教育與現實需求脫節,台灣的藝術人才很多但是卻沒有舞台,靠著政府的補助,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實是可惜,一個社會要健全發展各種人才都需要,改革菁英式的教育,從基礎教育開始,所有職業平等觀的教育很重要,打破過去主流的職業貴賤分別,思考每個職業對社會的價值,因為基本收入制解決了基本生存的問題,人們不需要為了生存去選擇職業,而是透過職業去體驗自己的價值,對於社會的貢獻。
    70%以上的人們都是學非所用,在職場上面生存重於自身的興趣和熱情,工作是為了生存而非證明自己的價值,因此人們為了現實埋藏自己的夢想,現今有許多人想要打破過去的觀念,不同的職業可以讓人們體驗不同的人生,美國出現一個新的名詞,「斜槓青年」,新一代的青年不會在侷限單一的職業生涯,趨勢是透過不同的職業體驗生活,金錢不再是衡量價值的標準,我期望基本收入制將改變所有人的人生,每個人能夠自由選擇多重職業去過不同的生活,透過基本生存的保障,將打開這個不流動的結構,沒有人會在為生活而困在某個職業告終,這是根本的改變人們的思維,真正的職業無貴賤。
    新的學制應該會應運而生,人們依據個人需要去尋找自己想學習的場域,工匠大學或者專門職業學校,基礎教育不限場域,學習是具有熱情和樂趣,過去政府或私人投入過多的硬體而輕視軟體,現今網路的時代,有雲端無線網路,人手一支手機就可以連結無限的資料庫,那些硬體設施可以更精簡,或者區域共享,那些空蕩蕩教室和一切的多於費用可以省下數千億。我們一定要某所大學畢業嗎﹖以實際的能力認證,比那更重要吧!新的學習會有無限的可能,可以去創造。
    基本收入制是人類結束金錢統治的一把鑰匙
    基本收入制度是一個全新的制度,因為沒有一個國家全面實施過,它牽涉所及廣無邊際,看似簡單的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但是其思維卻是將人類從物質進化到精神的世界,完全的顛覆過去的價值,是人類結束金錢統治的世界的一把鑰匙,可以不分種族、不分宗教讓人們團結在一起的一種制度,要達成大同世界或是烏托邦的關鍵,要讓人類放棄私心、或者用道德勸說,不如用實際的利益來的有效,讓人們能夠轉換思維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第一個實現的地方,超越國家的觀念,在這塊土地上政治上無論是期望獨立或者統一,又或者有著其他思維的人們,都能在這個制度下團結一致,人類從來就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一個集體,千年前中國墨子的思想,明確的指出這點,提倡兼愛和非攻,西方世界在千年後的法國大革命中,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愛是相同的道理,只有所有人都獲得才是真正的獲得,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獨身世外,而每個國家都實行這個制度,世界將沒有敵人的存在,資源共享互信互存,世上再也不會有恐懼的存在,愛的真諦將會實現。
=====================
本書目錄連結


12.基本收入制度-零工經濟的時代與多職的人生

    當人們的生存被保障後,工作的自由度將會提升,工作的面相將會更多元,現階段所看見的斜槓青年的趨勢,以及打零工的兼職會越來越多,人們不再需要被某種工作綁住,縮短工時提高收入,這會是主要的方向,以我個人而言,已經是分時工作,兼具多重職業身份,在能維持生存的前提下,不以賺錢為工作的目的,賺錢只是結果而非目的,工作的彈性度及成就感還有社會性才是我選擇工作的標準。
    新一代的青年對於自己的價值體現的要求,比收入來的更重要,職場的體驗才會是未來的主流,當基本生存被保障後,人生會更像是電玩遊戲"虛擬人生",這款遊戲起始都會有基本生存保障金額,透過技能學習轉換職業,隨之收入增加,而這在基本收入制度下,將真的可以實現,當人生變成職場體驗,每個人的人生將會如何的精采,是可以期待的。
    人生不該只是一場生存遊戲,而是經由自己的選擇和作為,讓自己重新定義我是誰,沒有企業的壓榨,職場也不再需要爾虞我詐,更多的是求合作共同發展,主流價值不再是競爭,以合作代替競爭的環境是永續循環經濟的一環。
    更多的企業外包化,論件計酬,大企業將被拆成許多的小企業組合而成的一個網絡,垂直整合橫向整合,專業的人士在家工作,人們能夠賺取更合理的報酬,以能力論酬的時代來臨,要注意的是企業不再是營利企業而是社會企業,讓企業回歸到解決人類的問題,為人類服務。
==================================
本書目錄與連結


11.基本收入制度讓人們從此不再需要恐懼

    恐懼有著很多的面向,生存是基本的恐懼,只要能跳脫對生存的恐懼,人們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免於經濟發展的恐懼
    經濟可以無限的成長,政府支持著企業發展總是以經濟發展後,我們可以改善貧窮,那一堆的數字起起伏伏,人們的生活起起落落,無有終止,我們會看清楚甚麼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經濟建設,終結所有政府的浪費,真相是直接投資人民,才是真正救經濟,經濟該由人們自己做循環性的發展,這才是永續經濟,政府無法再欺騙人民,獨厚企業了。
    免於能源缺乏的恐懼
    能源發展不再是大規模的控制,而是朝區域性,社區型發展,個人發展的自主性更高,企業被迫轉型為環保企業,製造業綠能化,大型耗能企業將會慢慢退出市場,綠能低耗產業將會盛行發展,從依靠台電到人人自主發電,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危險的工作將會被取代,不是用機器人,就是簡化能源系統,人們不在被基本生存壓榨後,各種創意的發電方式,將會盛行,因為人們被生存壓力解放後,思考不再被侷限,人們願意無償地提供創意,不再願意被台電控制,為什麼不自己發電﹖還要被壓榨﹖不用吧!
 

10.AI人工智慧的挑戰,人類必須跳過生存的門檻

    物質世界的發展趨勢,我們為什麼要被這樣拉著走,被這無形的力量所控制的,趨勢並非是自然的產物,是有著許多的條件去形成的,我能想到的就是資本主義,追求利潤削減成本,以製造業來看,一開始使用人力,人力透過製成可以提高生產,當人力在製程中無法在提升後,就被部份機器取代了,人操作機器的製程再也無法提升後,就是全面被取代的時候,這是一個削減成本提高利潤的過程,這個過程並不考慮人的價值。
    人力被用盡了,就只剩下腦力可用,而腦力也在未來將被AI所取代,製造業終將排除人類,這是物質世界的極致,因為不考慮人的價值,才能創造純物質觀,這樣的邏輯不就是滅絕人類嗎﹖得到的結論就是人類不完美,該被淘汰。
    寫到這裡,教育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政府透過教育傳達了政府所希望傳達的社會化知識,包括規範,但這個教育不包括對於真理的追求、對於真相的渴望、對於人生價值的創造、對於真實社會樣貌的認知、對於生存技能的習得、對於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法、還有人生存在的目的…等等,無法一一羅列,我們的教育只是一堆知識堆疊的過程,不是知識的內化和應用的過程,但卻是消滅人類生存的黃金時間,磨耗了人類對生命的熱情,這樣的控訴好像要顛覆現實的教育沒錯,因為這些教育無用的內容佔據了人類腦中太多的記憶體,使人類腦袋的運轉速度遲緩,甚至停滯,太多的標準化答案,讓人類的思考變得和電腦一樣,只能被動地處理以及進行已經設定好的程式運算,未來的AI將會超越人類,因為它將被賦予自主學習、和快速模仿、海量記憶將會直接取代人類。如果我們人類在繼續限制和僵化思考模式,只進行單向輸入,而不強調內化輸出,人類將會被淘汰。
   

9.基本收入制為什麼無條件也不排富


  基本收入制的基礎就是,保障每一個人的生存權,當然也包括富有的人,地球的所有資源並不屬於任何人,每個人都有權力分享,而人類建立了所有權的觀念,讓人們或國家佔有了資源,讓其他人無法公平的分享,基本上是阻止的其他人的根本權利,而基本收入制就是把根本權利還給大家,透過制度讓無權占有的人們,將獲利還給所有人。
    再一次強調,基本收入制度,不是社會福利制度、也不是慈善制度、也非救濟,讓人們重新思考,新的價值觀,地球資源不是任何人可以獨佔的,而是所有人都應有權享有的。    大家可以去思考,歷史的發展,人類不斷地分族群,建立國家占有土地資源,多少的戰爭應運而起,終究的原因就是為了獨佔資源,如果人類能夠共享資源,世界一家怎會如此紛亂。
    現今土地不斷地被有錢人佔有,窮人將無立錐之地,土地的稀少性,居住的正義,這些應該要重新地去思考,每個人的生存都應該被保障,只有公平才能避免爭端,制度的問題用制度去改變解決,窮人與富人都是由制度所產生的結果。
============================
本書目錄連結

   

8.我們可以如何重新思考為什麼工作

    人會老去人們需要永續收入的保障
    透過一個身邊的例子,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特例,他在極其窮困的時候,非常努力地賺錢,做過很多的工作,只為了基本的溫飽,並不會在意失去的時間和耗費的精力,雖然他曾思考找更好的工作,一個有家庭的男人還要照顧小孩,雖然雙薪家庭,但很勉強維持生活,沒有資本創業,沒有承擔失敗的空間,另外,人會隨著年齡老去,會生病會有失去正常收入的時候,他夢想要尋求不在職的收入保障,很多人都會想到直銷很美的夢想宣言,那不過只是一場藉由夢想奴役你的騙局,大部分的人都輸,只有少數人成功的不公平的遊戲,在此我並不想去探究它,另外他認為政府的年金制度並不值得依靠,繳多領少,不值得投入,在長期失業的階段,他就放棄了對年金未來的依賴,最後選擇的是農業,理由是只要土地長得出食物,就能夠存活,雖然他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所以去租賃,期望累積資本,購買自己的土地,種長期的作物,選擇果樹、有價值的樹種,或可在數年後得以靠其維生,年邁後委託人管理收益足以支付老年生活。
    人們付出太多的時間工作,而多數的收入不成比例
    這個計畫一直在進行之中,他目前在農業收穫還未達生存標準的階段,為了生計投入派遣外包的工作行業,人力派遣及外包是當前及未來的趨勢,這是企業為了削減人力成本的積極作為,原本他不願意再為任何企業主賣命,但為了階段性的目標籌措生產資本而投入,而其從事的工作這是一個甚麼行業別呢﹖這是一家商務旅館,而職務是房務員,外包的房務員不算是旅館的正職員工,也不算是外包公司的員工,而是外包公司的外包,也就是旅館將房務外包給外包清潔公司,而清潔公司再將工作包給個人房務員,用論件計酬,起初單件價格很低,一間房間整理下來125元左右,一天整理10間才能達到1250元,月收入才能達到26250元,這個外包房務員的好處是不需要受到上班時間的限制,如果能夠提早做完就可提早下班,起初他很努力地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很專注於房間整理的品質,在熟練後慢慢縮減工作的時間,但是後來發現飯店並不在意品質,讓他非常的失望,高品質的房務並不會帶來高的收入,一間品質好的房間和品質差的房間價格都一樣,所以他思考如何只要達到標準值就好,速度可以更快,八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六小時就完成了,這樣收入一樣但是時間的價值更高,看到這裡他是不是可以再要求房間數量以增加他的收入,我問他是否要做滿八小時賺更多的收入。
    他說不要了,這份工作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了,這份工作一個人要以投入更多的時間來賺取更多的收入,人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人的體力也是有限的,一個工作無法透過創造價值來獲取收入,是不值得投入的,最後他不增加間數來獲取更高的收入,反而降低間數來獲取時間,只要維持能夠生活的收入,其他時間我可以創造價值更高的收入,也可以照顧好孩子、陪伴孩子,後來飯店的房務收入價格提高了,從125元提高到200元,他的房間數減少到6間房,工作時間減少到4個小時,月收入就達到25000元,在周休二日,每日工作4小時,就可以達到他基本生活的需求,而且每天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創造他另一份收入,另一個想要的人生,在沒有任何的生活壓力之下。
    老闆的思維總是要壓榨員工的分分秒秒
    在這裡我們思考一下,正職旅館房務的工時每天八小時,加上半責任制,基本薪資在22000~25000元,每天要整理的房間數是一個不定數,每間旅館的營業狀況不同,但對於房務的要求決不會少,而且把房務員的工作內容填到滿實,因此缺工和流動性非常的大,在沒有把員工當作資產的旅館,不會給高薪,只會給要求,無法創造員工的價值感,工作環境高壓,最終只能全面外包化,而外包公司也不對外包的房務給予更多的收入分享,更多的工作彈性和休假的需要,也無法在旅館業立足,只有靠穩定的外包人員,外包老闆才能荷包滿滿。
    有一位老闆曾和我這麼說過,如果要讓員工死心踏地的跟著你,你必須做到三件事,第一滿足員工對於收入的需要,第二滿足員工對於休假的需要,第三滿足員工在工作上的需要。(要幫員工解決工作上的困難)人們為什麼工作﹖就是為了解決生存的問題,當解決了生存問題後,人們才會更進一步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
    我們再回過頭了思考,以我週遭朋友的這個例子,人們努力工作是為了恐懼老年生活而準備,如果基本收入制建立後,還需要煩惱老年生活的收入嗎﹖還會害怕創業失敗嗎﹖他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去創業,直接去創造更有價值的收入,有人說有了基本收入會放棄工作,事實上是不會的,人們會更努力去工作,而且會去尋找他認為有熱情和興趣的工作。
    人們所創造的價值遠高於老闆願意給付的酬勞
    這個世界的企業或者老闆,透過不同的價格來購買員工的時間,而員工所創造的價值和產值往往高過於老闆所給付的價格,幾乎是不成比例,而政府定下的基本工資,是讓老闆合法地給付不成比例的報酬,人們無法透過任何形式來對抗這種合理的剝削,抗議這種不是透過創造價值來衡量報酬的制度。
    假設一個能力強的工程師,固定薪資5萬,他所產出的程式,卻能讓老闆賺進數百萬甚至千萬。房地產業務,賣了數千萬的房子,收入的利潤成數只有15~35%,底薪可能只有5000元,多數時間是白做工的。亦或是飯店的業務員,飯店招攬了數百萬的生意,收入只有基本薪資,再加上不成比例的獎金,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舉了。我最想舉的例子是護理人員,工作勞累時間長,日夜顛倒輪班,所付出的和收入真的不成比例。還有建築工人,工作環境差又危險,全是靠命在拚搏,大多數的利潤都分不到他們身上,建設公司、營造廠、大包、小包、人力仲介,一路下來能有多少收入。
    卑微的勞工的所有希望都淹沒在政客的口水之下,所有的未來在出生前就被制度剝奪了,人皆生而平等,這只不過是一句謊言,在讀歷史時的自我陶醉和催眠,在現時生活的拉扯中被無聲的毀滅,在法官的判決中發現正義的失落,在家人的祈禱中埋葬,我希望這一切能夠改變。
   

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7.價值觀的重新塑造-這是一場心靈的革命


 現在我們來談這個價值世界,這世界的價值是人類賦予的,有形的價值和無形的價值,有形的價值是金錢堆積的,無形的價值是人生觀建立的,也是人類生存的理由,如果人們失去了這個理由,也是放棄生命的時候,而有形的價值雖是金錢所建立的,但它的存在卻還要一個重要的條件,是無形的信任,如果我們不相信它的價值,即便是黃金、鑽石也只不過是廢物。
    例如說:在戰亂的時候,黃金、鑽石、錢換不到食物,它就是廢物,通貨膨脹的時候一塊肉可以換好幾布袋的錢,我們要相信它的價值,它才有價值。金錢是我們衡量物品價值的計量,在沒有金錢以前,我們以物易物,只要兩個人願意交換物品,那就是雙方認定的等價,無論是甚麼東西,有了金錢以後,金錢是交換物品的介質,因為我們所需要的東西複雜化,為了簡化過程,透過金錢來衡量一切物品,但它終究不是我們所需要的終極物品,如果我們不相信它的價值,它就無法交換到我們所要的東西,我們用買來代替交換的過程。
    古代曾經用貝殼來當作貨幣,金錢原來是被創造出來的東西,從自然中取得,不是人類本身就有的東西,後來的銅錢、鐵錢、金幣、銀幣,這些數量到底有多少不是一個定數,可以不斷地被創造出來,從自然的礦山中挖出金子、銀子,在投入市場中,當它們如果被人們囤積起來,市場上就會稀少,價格就會上漲,反之就會下跌,這個價格的起伏是虛擬的,其實我要說的是,所有的物品價值都是虛擬而來的,從山中砍來的樹、水中撈來的魚想賣多少錢,只要買的人願意出,這個價值就成立,過去真的會有實體的金子、銀子做交易,現在銀行到底是不是真的存有那麼多的現鈔,這就疑問了。
         我們的價值炒作從古代就有,現代炒作地皮、房子,一棟棟的房子虛擬的價值憑空想像,就像是海市蜃樓,當人們不再相信它具有價值實就會泡沫化,如果讓房子回到只有居住的價值時,才是它真正的價值,當土地恢復到耕作生產的價值時,才是它真正的價值。
    人類活在虛擬的金錢之中太久了,不斷的炒作和堆疊,的金錢遊戲中迷失自己,忘記了原始的需求,房子只是居住而已,土地能生長出東西,讓人類生存這才是真正的價值,金錢所堆積起來的房價,是人類綑綁自己的枷鎖。
價格是被炒出來的
    一塊土地的價值如何被炒高,政府是最大的推手,為了經濟發展,透過都市計畫及建設,在計畫宣告後,規劃單位就知道全盤徵收地區的範圍,接下來就有人開始賣徵收地了,隨著一手一手堆疊價格,竹北六家為例,二十年間從一坪幾千塊,到現在最高100萬以上,預期心理的操作下,榮景可期的心理下,價格就漲到雲端再也下不來,這麼說難道政府就不能做建設嗎﹖不是不能做建設,而是成果要能讓人民共享,這些堆疊起來的房地產價值,成果究竟誰拿去了﹖
    人類搞出股市是專門炒作價值的地方,心理遊戲是這個股市的操作基礎,不是真正的生產物品,是買賣虛擬的價值的地方。而政府保護這樣的交易,還用人民的基金投入交易
,這些虛擬的價值還是用人類的信任來建構的,一但失去了人們的信任,這些價值不過是一文不值。
    人類現在所建構的經濟,只不過是人類信任所建立起的海市蜃樓,無限的經濟成長,不過是債台高築的結果,政府不斷地舉債,就跟無限膨脹的房屋價格一樣,現在繁榮的經濟是一種假象,透過金融操作所建立的,美國的次貸風暴揭露了這場遊戲的醜惡面貌,但是人們還是沒有醒悟過來,自從信用貸款和房屋貸款的出現,是讓這個經濟成為一個大氣球的重要工具,過去沒有錢就無法消費,買房屋或車子都是需要完全的現金,是實物堆疊的價值,但現在卻不是,買房子向銀行借錢,房子的價值是被信用估算出來的虛擬數字,銀行當這個虛擬數字出現後,便擁有了這棟房子的虛擬價值,買房者必須保障銀行的虛擬價值,無論市場波動這個銀行的獲利還是被保證,屋主以為房屋是自己的,其實你只得到原始居住的價值,房屋是銀行的,在你還清貸款之前,也許你會說賣掉了就可以把虛擬價值兌現,但很多人並不會這麼做,擁有房子是一個人很普遍的夢想,而銀行的利益就建築在這些人的夢想之下,買房子的人心甘情願無怨無悔的承受,直到還不起貸款夢碎了還沒醒過來。
     這些金錢的價值、物質的價值是被炒作起來的,過去經濟蕭條的時候或者農村時代,並沒有這些錢,而這些錢從何而來的呢!蓋房子需要成本,所有的東西都是來自於大自然,人類透過大自然取得,然後加工成建築材料,雇用運輸、工人把房子蓋起來,支付出去和收回來的都是虛擬的錢,也許很難理解,我們對照一下原始的社會部落就知道了,在亞馬遜的部落中,人們需要居住,在森林中取材就好,族人互助合作就把居住的房子蓋起來,相互之間並不需要支付費用,房子只是作為居住用途,森林並不屬於任何人所有,人人都可以運用賴以生活,並沒有買賣或者投資的價值,在現代化的社會卻不是,花費再高的金額,只是為了居住嗎﹖只是炒作出來的、虛擬出來的價值,能夠無限的膨脹嗎﹖人被自己建構出來的價值困住的。原始部落的人們,無論食衣住行都在森林中解決,我們覺得他們困苦,但他們生活著,擁有的快樂是實實在在的價值,不需要虛擬一切的價值,現代的價值是聰明,原始的價值是智慧。

金錢是我們虛擬出來的價值
       我們所認為的金錢是實質的價值,其實是沒有價值,一切都是虛擬的,只建立在信心之上,當我們對貨幣對金錢失去信心後,才會回歸的事物的本質上,我們只相信實物而不相信金錢,用實物直接交換生活所需,那麼我們就跳脫金錢的束縛,回歸人的本質,我們是有血有肉的動物,不該被侷限在虛擬的金錢追逐上,說到這並不是要我們回去過原始生活,只是要讓大家思考金錢的本質,和我們的本質,如果透過基本收入制,能解決基本生存的問題,我們是否能夠擺脫虛擬價值的遊戲,因為不需要害怕生存問題,這又談到了人們自私的問題,其實地球所有資源應該是所有生命共享的,
       人類建立了所有權的觀念,不斷的製造分別,明明拿的是地球的資源當作是自己的,然後做成東西賣給你、賣給我,把資源壟斷,建構起經濟體系然後自己被這個體系所困住了,我們該解放自己的思考,讓資源共享,只要我們重新相信,和原始部族一樣,森林不是任何人的,地球資源不是任何人的,只要大家都能生存,為何不能共享,資源並不匱乏只要能夠永續使用不浪費。
金錢被囤積後將使經濟成為一攤死水
    金錢是交換物品的介質,如果被少數人囤積了,經濟就會像是一灘不流動的死水,資源也是一樣。當有錢的企業完全自動化機械化後,金錢全被鎖進的金庫,那麼市場上沒有流動的金錢,最後大部分的人類無法使用金錢交換生活所需的東西,而有無法生存那麼革命是必然發生的事情,金錢的堆積是一個病態,這要歸咎於兩大怪獸,銀行和企業,銀行先前我已經說過了他如何讓窮人更窮,現在來說企業,正確地來說是營利企業,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企業出現之初並不是為了常態性的存在,而是為了某種工程或者計畫,但是常態化就變成了災難,當國家政府將企業賦予人格化後,一發而不可收拾,我認為企業的存在應該是要為人類服務,而不是人類為企業服務,企業因為以營利為目的追求利潤,無限制的成長,這是支撐經濟成為無限制發展的力量,因此經濟不會是一個永續循環,而是追求無限的成長。因為要企業追求盈餘,盈餘再投入投資,再追求盈餘,這樣的模式除非企業死亡否則一定會繼續,這就是主因。
    經濟要活絡資源要能被再運用,企業必須重新被定義
    我們要改變這病態式的經濟,必須重新定義企業,並且取消企業的人格權,既然企業應該是為人類服務,他所追求的應該不是利潤,而是合理的分配資源,不追求無限的成長,而是利潤共享,追求對於人類群體的貢獻,將企業定義為社會企業,企業不再是營利為目的的企業,而是為了達成社會美善為目的的企業,盈餘不是拿來囤積的,扣除營運所需,更公平的讓員工分享,投資者可以拿取一定比例,但不會是最高比例,還有一定的比例是奉獻給政府及基本收入制。
      因為基本收入制的建立下,對於一個沒有窮人的社會,不需要額外的社福支出了,勞資糾紛很難再存在的,企業轉型後並不會再苛扣員工薪水,而失敗的風險將會降低,企業主是以社會目的在執行企業,能夠獲得員工最大的支持,其發展的細節也不再會去危害社會或環境,企業會找尋有價值的員工,而員工也會找尋有價值的企業,不再以金錢作為前提下,有良心的企業找尋有良心的員工,在互相找尋的過程當中美善社會。
 每個人都能在基本收入制度下獲得平等與尊嚴
    有錢人必須展現更高的品德才能獲得尊敬,社會上沒有窮人,花錢的人們不再是大爺,沒有品的客人將會找不到服務,人們必會在這之中得到相互的尊重。以飯店舉例,飯店的服務員如果沒有獲得良好的環境與尊重,無法自我實現的情況下,飯店將會找不到員工,要找到員工他必須展現它的良心和價值,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品的飯店和有品的員工,將會驅逐無品的客人,而有品的客人會尊重飯店和服務的員工,這會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如果沒有基本收入的保障下,社會上花錢就是大爺,飯店剝削員工,而員工的工作情緒低落,這樣的常態不會改變。
      人們想要追求自身的價值,但在現實的生活需求下只能選擇妥協,劣幣逐良幣的職場,環境將會越來越糟,如何能要求人們能夠發展善良的天性。
    想要讓人們發展善良的一面,就需要有一個不同的環境,人們其實是願意分享的,當基本生活被保障後,我們還要提供分享的機制,和更多的教育引導人們思考,可以從社區開始,人們可以將用不到卻完好的東西,讓有需要的人拿取或交換,所謂的貨惡其棄於地而不必藏諸己,不需要人人擁有汽車,只要需要就可以租借,每個人都可以將不常用到的車輛或工具出租給需要的人,不需要一定自己擁有房子,可以租到比購買到的環境更好的房子,人們的心靈從禁錮中解放,想像更容易實現。
居住的需要比擁有房產更重要,房屋該回歸居住的本質
    人為什麼都集中到大都市討生活,因為機會更多,當為了生存的理由被改變之後,異鄉人流回家鄉,都市的擁擠會得到舒緩和調節,房子炒作沒有得到支撐,就慢慢回到原點,人們的消費過了真正需要的點之後,就失去了消費的理由,再有錢的人,時間怎麼樣也不夠用,每個人就只有24小時,
人基本上就是吃三餐,穿衣服,再多的衣服一次也只能穿一套,再多的房子一次也只能住一間,再多的床也只能一次睡一張,再富足的生活也只是如此,空虛的心靈用物質填也填不滿,這種空虛是來自於親情的疏離、與人之間的距離和恐懼猜疑的情緒、最重要是缺乏愛的所產生的不安定感,越多的錢反而越孤寂。
跳脫金錢,物質、財富,追求心靈的滿足與價值
    要如何能夠得到心靈的滿足與價值,其實人們早已開始思索,有人開始都市田園生活,都市農業興起後,古巴的例子,美國的禁運下,古巴對世界的貿易被切斷後,面臨能源及糧食的危機,被迫農業轉型朝向自給自足循環型農業,運用樸門設計,不仰賴國外進口,首都哈瓦那成為典範,都市的農園可以供應200萬人口,70%的蔬菜來源,古巴的綠色革命帶領人們走回返樸歸真的時代,農耕簡樸的生活,生態和生活的結合,以家庭為核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依存增加了,良善的心靈被釋放。田園的生活是一種手段,在這裡人人都可以發展出全人的能力,向自然學習,永續的生活,才是一種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都能實踐的生活模式,在過去物質不豐的年代,人類自然而簡樸,為了溫飽畜牧農耕,人們對於心靈的滿足、社會的歸屬感依然有強烈的需求,在這系統中,金錢、物質、財富並非衡量的標準,如何主動並有建設性的參與社會才是重點。
     可見富足的心靈,在基本生存被確認後,可以有無限的揮灑空間,窮人不見得沒有夢想,不見得沒有想像,只是少了教育的啟發,在機會有限的情況下,影響了智商、生理心理,選擇變異的空間不大,尤努斯「窮人的銀行」在窮困地區,給予少許支持的窮人有了翻身改變的機會,人們開始會從小的生意開始做,慢慢獲得生活的改善,那麼窮人的銀行是否適用於富裕地區﹖沒有利潤空間富裕地區的銀行是不會做這樣的事,何況富裕地區要創業貸款並不容易,還有過度被信用卡污染的地方,根本無法發生那種美妙的情況,幾乎每個人都被信用卡綁住了。

   

     我舉了自然農耕的例子,並非要人人都去做農耕生活,只是單純的農耕生活,是能夠改變對物質追求的一種方式,對於創造自身價值與省思很有幫助的方式,有很多的都市農業提供了分享的生活模式,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透過分享微小型的烏托邦在四處產生,和諧的家庭生活是重點,透過自給自足減少了生存的恐懼及壓力,也提高了許多的創造力,那既然農耕自給自足能夠達到,為什麼還需要基本收入制度,就是因為並非人人都會想要過農耕的生活,要一次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就需要一個全面性的制度。

     城市農耕或者自給自足的農莊,也可以是基本收入制的一環,因為要建構一個新的經濟體系,而且要能夠永續循環,所有的資源要能夠有效運用,我們可能要思考,地區性的循環經濟,或者是城市的循環經濟,亦或是農村型的循環經濟,以因應產業性的改變,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才能夠成為良性的循環,讓生產不會超量以及浪費,確保生產能夠滿足需要,資源能夠得到平均的分配。
     

6.基本收入制的影響

    如果有基本收入制度,我們是否可以免除大部分的犯罪呢﹖起碼沒有人會為了生存再偷竊、搶劫,家庭的糾紛常是因為錢而來,夫妻之間、兄弟之間、父子之間…,貧窮匱乏是許多破碎家庭的問題來源,家庭破碎造就很多的單親家庭,缺乏教養和愛的孩子,成為社會問題,在貧窮與貧窮邊緣徘徊的人們間永遠循環,錢多了是麻煩,錢少了也是麻煩,能夠提供基本收入生存的保障,是一條唯一解決的道路。
    因為要讓所有出生在世上的人們站在公平的機會點上,唯一的一個方法,我們無法在道德上祈求富有的人們都能夠無私救濟窮苦,分享他們的財富,也無法讓所有的人都生在富有的家庭,無法讓所有人都成為聖人有高尚的道德,讓貧窮自己消失,只能夠透過一種公平制度來達到此一目標。
    各國實驗制度的結果,犯罪率的確大幅度的降低,貧窮是犯罪的溫床,不得已而為之的現象充斥在低收入的國家,而貧富差距的國家更是可怕,人們生命的價值被踐踏,人的生存權被剝奪的地方,為什麼﹖因為制度的不公平,另一群人的需要始終沒有被照顧到,這種的仇恨與怨懟,宣洩在犯罪,如果能夠實現基本收入制度,基本生存被保障了,相信這種現象才能獲得改善。
   UBI 台灣全民基本收入協會,提供了許多數據和論述,但我還是有不同的觀點,提供參考。現在的人們是該思考自己存在價值的時刻,當人們擁有基本收入後,從生存的壓力中解放出來,將不會再受到金錢的支配,也不再受到資本家的壓迫,這會是一場徹底的革新。
    產業將會重新洗牌,這才是反對者所害怕的,長期被壓迫低薪的工人將有重新選擇工作的機會,甚麼是適合他的工作,如何透過能力的提升,得到更多的收入改變生活,只要有適當的引導,以及開闊他的視野,對未來充滿希望,誰說人們沒有向上的慾望甘願低落,為什麼過去無法改變,因為沒有本錢,基本收入制將會提供他重新奮鬥的本錢。
    如果企業無法提供勞工具有價值的工作,讓勞工具有成就感的工作,他將會被淘汰,製造業首當其衝,靠剝削勞工的行業也首當其衝,老闆和員工的身份將會對調了,由員工來選擇老闆及工作,人們不會再屈就免強溫飽的工作,另外對於環境汙染的工作、對於身體有害的工作也會開始被淘汰,人們不再願意為了生活助紂為虐,而對於環境友好的工作即使工資不多還是會有人願意做。
     公共工程和建築工作影響會很大,機械取代人力會加速,品質會提升,因為浪費的工程會在基本收入制的經費排擠下取消,要讓有選擇權的勞工們願意做,工作環境及收入將會被改善,台灣有太多的蚊子館工程,另外為了辦理國際賽事的場館在比賽結束後,也成了政府維護的龐大負擔,馬路常常開挖,每個單位都來一次,這些重複又重複的浪費,會在基本收入制的建立下被檢視與改善。
    沒有人會再羨慕公務員,如果有更好的選擇,優秀的人們除非有熱誠才會進入公務員體系,福利上已與一般職業沒有甚麼不同了,因為人人都有基本收入保障,除非賦與他更高的價值。現今的公務員都是最會考試的一群社會菁英,絕大部分的人是為了有長期安穩的工作及收入而選擇這個行業。
    青年為什麼離鄉﹖因為工作、就學機會在外地,回鄉就業有許多的困難,但基本收入制讓青年返鄉不會是夢,都市人口回流鄉村,帶動鄉村的發展,農村能夠發展的方向很多,從休閒、農業、觀光、文化,當人們有了收入保障,創意會隨之而來,不需要過度生產消費土地,提倡友善農業更可行,農產品少了農藥,人們多了健康,對於醫療的支出將會減少。
     在外發展的青年回家,老人們的心靈有了依靠,老人的照顧也不成問題,也不再是負擔,老年人有基本收入,青年不必擔心生活,不再需要挹注長照經費,家庭不再爭吵生活費,生育率才會提高,社會問題減少,孩子、老人都得到良好的照顧,教養問題也解決,少子化問題也解決,離婚率也下降,政府可以樽節的經費太多的,基本上生存的問題是社會上所有問題的癥結。
     
美善的社會不是透過個人就能夠達成,而是需要所有人的共識,要能夠達到百分之50已經不容易,要達到百分之百更是苛求,但絕不是奢望,如果人人都把允許貧窮的制度當作是恥辱,允許這世上還有人過著痛苦的貧窮生活當作是罪惡的,那麼這世界將會改變,基本收入制並不是要人們不去工作,也不是鼓勵人們不去工作,而是要讓人們從生存的恐懼和壓力中解放出來,這份收入不足以讓人們過著奢侈的生活,只能讓人們免除生存的需求的不安感,重新找到自己人生的目的,工作的意義,某種程度是從金錢的必然性中走出來。對於窮困的人是獲得希望,對絕望的人生有了一線生機。
     

5.為什麼人們反對基本收入制﹖

    有人說怕政府沒錢,有人說怕別人懶惰不工作,又有人說經濟會完蛋,還有人害怕的是稅會加在自己身上,為什麼會有這些反對的人們,有錢人反對,沒有錢的人也反對,有人說支持基本收入制的都是懶惰的人,我在這些問題之中看見的反對的真相是恐懼,人們恐懼的是不了解的事情,在人們還沒有徹底經過充分的了解,這種情緒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大多數的反對是情緒化的,而非深思熟慮的,當他們充的了解並且看見基本收入制所代表真正的意涵,我相信人們會支持這樣的舉措,只是如果他們衡量自身的得失後,還是反對那麼最終人們還是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人說怕政府沒錢,事實上政府浪費的錢比用在人民身上的還多,以來台灣來說,蚊子館遍佈全台,經費各種經濟補助玲瑯滿目,各種名目的基金會,外交援助,核電浪費的,中油對外投資的,龐大的社福支出,只要好好重新調整,資金根本不是問題,政府不該再把錢砸在無限的經濟發展上,不再用GDP作為施政指標,而以人民的生活品質、快樂的程度作為施政目標,政府不會沒有錢來執行基本收入制,另外不該把基本收入制當作是支出,而是經濟投資來看,把原本投資經濟的各種經費,直接投資在人民身上,效果會更好,這才是真正的民享主義、民有主義。
    有人說害怕有人不工作,有人做過調查,受訪者百分之60在得到基本收入後會繼續工作,有百分之20的人們會減少工作時間,有百分之20的人們會進修或者休息再思考,在問及別人是否會繼續工作時,高達百分之80的人認為別人不會再工作,這會是甚麼樣的心態,為什麼要害怕別人不工作,或者認為別人會不工作,事實上其他國家實驗的結果,大多數的人還是會繼續工作,在傳統的教育之下的人們,"認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工作代表著自我的肯定,會選擇不工作的人,相信會是少數中的少數,但不否認會存在這樣的人。但是我們沒必要因為少數人,而不實施這樣有利於全民的制度,況且這並不是福利制度,而是每個人都具備的生存權利,就像每個人都有照到陽光的權力一樣,呼吸到空氣一樣,就算是壞人也有生存的權利。另外,這樣的人並不會危害到這個制度,只要他把錢拿出來消費,在市場上流通,這就足夠了。
    又有人說經濟會完蛋,那是不可能事,只要人們繼續消費,市場就會活絡,壓榨人們的企業會完蛋是真的,因為沒有人再願意繼續被壓榨,新的企業會取而代之,人們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工作,對於社會企業會是更大的助力,公平的資源分配,這會是無庸置疑的,我們該正面看待這樣的轉變,營利企業會努力做掙扎和反對,但是終究會做出改變的。
    還有人害怕稅會加再自己的身上,稅負是一定要重新做檢討的,既然資源要公平的分配,稅應該加在資源之上,政府最大的租稅應該是在土地上,為了讓土地回復到基本的價值,而非虛擬所炒作的價值,漲價歸公讓炒作的土地,繳回差價,買賣的成本增加,空地稅(針對炒作的企業),荒地稅(針對閒置的農地),空屋稅(針對屯屋投資),空汙稅(針對使用汙染空氣的企業)……諸如此類,企業的利潤捐(讓所有企業轉型為社會企業),逐步取消個人所得稅。政府如果不浪費那公帑,基本的稅捐就足以支應所需,根本不需要把稅負加諸在個人身上,美國立國之初一般人根本不需要繳稅,稅負在有錢人身上。
    有錢人反對,企業主將失去對於員工的絕對支配權,因為員工有基本收入的生存保障,對於工作的壓迫有抵抗權,工人們更敢組織工會向企業爭取權益,不再害怕會被開除或失業,對於企業工作環境的要求會更高,公司報酬的分配會更求公平,企業主能夠分配到的利潤將會更少,地位也將會與員工相同,這才是有錢人反對的根本原因。其實如果企業朝向社會化,可以得到員工的向心力,賺的利潤或許會少了,但是永續經營,長期的收益會更佳,不會有人會出來奪權爭產,睡得會更安穩心安理得,也不需要一直把持公司到死亡才退休。
    沒錢人反對,很奇怪吧!因為習慣工作被壓榨,失去反抗的意志,對於未來沒有太多的期待,對於政府的不信任,害怕會是共產制度,自卑安分於自己的能力,就像是過去的奴隸制度底下的奴隸,習慣於奴隸制度,解放後難以適應,我們需要更多的教育,和思考啟發,才能讓這些人相信,改變是可能發生的,一切都在於你相信甚麼,你願意做出改變的選擇。
    我們需要透過大家的醒悟與決斷來改變,建立基本收入制,絕不是一種施捨,也不是一種社會福利,而是改變人類集體命運之必然,資本主義底下真的不能沒有窮人﹖民主制度能夠改變這個問題嗎﹖這一切的現況好像是窮人的宿命,窮人是天生的窮人嗎﹖只有少數例外,在民主時代後就很少有翻身的機會,有錢人在中上階層循環,而窮人在中下階層徘徊,有人從教育來分隔,把台灣頂尖大學的學生背景攤開來看,有多少來自於工人階層,來自低、中低收入戶,我相信這能看的出來階層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會怎麼樣呢﹖觀看千年來的歷史,只有戰爭和動亂才能改變成新的制度,難道要走向戰爭嗎﹖再來一次階級革命嗎﹖不要吧!
    很多人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不問為什麼,但是他卻是最後、最可憐又可悲的一群,明明新制度能夠幫助他,而他卻置身於事外的反對,最後悲慘的遭遇降臨了,他還執著到底,雖然內心後悔,就是不願意承認錯誤。
    很多人都會說要評估一個計劃要先思考他的可行性,很多知識份子,一聽到基本收入制度就先拒絕思考了,因為先入為主認為是天方夜譚,另外對於政府失望的人們,也直接就說政府不可能這麼做,政府沒有錢,政客是不可能支持的,他們說的都對,但也都不對,如果依時效性或當下的即時性,是不可能,這我可以理解,再者中上階層的知識份子,如果沒有體認到制度的不公平性,也不可能支持這個方案,就算是可行性極高也可能會被否定,因為人們並未對此方案的理論或者必要性達成共識。